2021年4月15日,國務院辦公廳發布《關于服務“六穩”“六保”進一步做好“放管服”改革有關工作的意見》,提出進一步推動激發消費潛力,清除消費隱性壁壘,其中包括鼓勵各地區適當放寬旅游民宿市場準入,推進實施旅游民宿行業標準等措施。意見全文如下。
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服務“六穩”“六保”進一步做好“放管服”改革有關工作的意見
國辦發〔2021〕10號
各省、自治區、直轄市人民政府,國務院各部委、各直屬機構:
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,是做好“六穩”工作、落實“六保”任務的重要抓手。近年來,“放管服”改革深入推進,有效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力,但仍然存在一些企業和群眾關注度高、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亟待解決。為進一步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切實做好“六穩”、“六保”工作,推動高質量發展,經國務院同意,現提出以下意見。
一、總體要求
(一)指導思想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、三中、四中、五中全會精神,認真落實黨中央、國務院決策部署,立足新發展階段、貫徹新發展理念、構建新發展格局,圍繞“六穩”、“六保”,加快轉變政府職能,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促進要素資源高效配置,切實維護公平競爭,建設國際一流營商環境,推進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,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。
(二)基本原則。
堅持目標導向、綜合施策。圍繞穩定和擴大就業、培育市場主體、擴大有效投資、促進消費、穩外貿穩外資、保障基本民生等重點領域,以務實管用的政策和改革舉措,增強企業和群眾獲得感。
堅持問題導向、務求實效。聚焦企業和群眾辦事創業的難點堵點繼續“啃硬骨頭”,堅持放管結合、并重,著力清理對市場主體的不合理限制,實施更加有效監管,持續優化政務服務,不斷提高改革含金量。
堅持系統集成、協同推進。堅持系統觀念,加強各領域“放管服”改革有機銜接、統籌推進,促進中央和地方上下聯動,強化部門之間協作配合,立足全生命周期、全產業鏈條推進改革,完善配套政策,放大綜合效應,增強發展內生動力。
二、進一步推動優化就業環境
(三)推動降低就業門檻。進一步梳理壓減準入類職業資格數量,取消鄉村獸醫、勘察設計注冊石油天然氣工程師等職業資格,推進社會化職業技能等級認定,持續動態優化國家職業資格目錄。合理降低或取消部分準入類職業資格考試工作年限要求。進一步規范小微電商準入,科學界定《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》中“便民勞務活動”、“零星小額交易活動”標準。(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、住房城鄉建設部、農業農村部、市場監管總局等國務院相關部門及各地區按職責分工負責)
(四)支持提升職業技能。建立職業技能培訓補貼標準動態調整機制,科學合理確定培訓補貼標準。拓寬職業技能培訓資金使用范圍。延長以工代訓政策實施期限,簡化企業申請以工代訓補貼材料。加強對家政、養老等行業從業人員職業技能培訓,全面提升就業能力。創新開展“行校合作”,鼓勵行業協會、跨企業培訓中心等組織中小微企業開展學徒制培訓,鼓勵各地區探索開展項目制培訓等多種形式培訓。采取優化審批服務、探索實行告知承諾制等方式,便利各類職業培訓機構設立。(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、民政部、財政部等國務院相關部門及各地區按職責分工負責)
(五)支持和規范新就業形態發展。著力推動消除制約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的隱性壁壘,不斷拓寬就業領域和渠道。加強對平臺企業的監管和引導,促進公平有序競爭,推動平臺企業依法依規完善服務協議和交易規則,合理確定收費標準,改進管理服務,支持新就業形態健康發展。落實和完善財稅、金融等支持政策,發揮雙創示范基地帶動作用,支持高校畢業生、退役軍人、返鄉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創業就業。完善適應靈活就業人員的社保政策措施,推動放開在就業地參加社會保險的戶籍限制,加快推進職業傷害保障試點,擴大工傷保險覆蓋面,維護靈活就業人員合法權益。(國家發展改革委、教育部、財政部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、農業農村部、退役軍人部、人民銀行、稅務總局、市場監管總局、國家醫保局、銀保監會等國務院相關部門及各地區按職責分工負責)